【生态特刊】同饮一江水:上海大都市圈生态共同体建设纪实

⏱ 2025-07-14 09:54 🔖 爱上海官网 📢0

【环境首席记者 吴江 上海报道】在太浦河上游的汾湖监测站,水质监测员小陈的手机突然震动——数据平台显示下游上海金泽段溶解氧指标异常。三地环保部门的联合响应机制立即启动,两小时后,一艘来自苏州吴江的环境执法快艇与上海青浦的监测船在省界水域会合。这种"无问西东"的协同治水模式,正是长三角生态共同体建设的生动注脚。

■ 2025大都市圈生态治理关键数据
√ 环境质量:
- 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28μg/m³
- 跨界河道Ⅲ类水占比提升至92%
√ 生态保护:
共建生态廊道580公里
上海神女论坛 生物多样性恢复指数达0.87

■ 三大创新机制解密
1. "联合河长制":
• 沪苏浙三地212名河长信息互通
• 开发"水滴码"溯源管理系统
• 获评全国改革典型案例
上海喝茶群vx 2. 碳普惠平台:
- 注册用户突破800万
- 累计减排量相当于种植230万棵树
- 碳积分可跨城兑换公共服务
3. 生态补偿2.0:
• 建立市场化补偿交易平台
• 完成首单湿地碳汇交易
爱上海 • 补偿资金达47亿元

【现场直击】
在崇明东滩湿地,记者目睹了今年首批抵沪的斑尾塍鹬。保护区工程师李明介绍:"通过联合保护,候鸟种群数量比五年前增加了63%。"

【专家解读】
"生态治理正在从行政交界处的'三不管'变成'三家管'"——华东环境科学研究院王院长

【记者手记】夜幕降临时分,站在淀山湖彩虹桥上眺望,西边的苏州吴江灯火与东边的上海青浦霓虹在水面上交相辉映。这一刻突然明白:最美的区域协同,就是让生态要素像水一样自由流动。(全文约4120字)